现在位置: 首页 > 血液百科 > 血液知识

世界的输血发展史

来源:湛江市中心血站 编辑:湛江市中心血站 发表时间:2022-11-18 20:05  点击:8813 次   【字号 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


  输血这个词,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。一袋袋殷红温热的液体,在医生的妙手之下,便能奇迹般地救活许多人的生命。然而,这种奇妙的治疗方法并不是神的恩赐,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,靠一些疯狂大胆的天才,用血和泪摸索出来的。今天站在巨人肩上的我们,不妨来回顾一下前辈有趣的探索经历。

  血液循环的发现

6377766d2c6f0.png

  威廉·哈维

  1616年,英国医生、生理学家威廉·哈维(William Harvey,1578-1657)第一次提出了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。

  

动物间输血实验的成功

637776c0d4670.png

  1665年2月,英国生理学家和医生理查德·洛厄(Richard Lower,1631-1691)成功地进行了动物之间的输血。这一发现证明输血能够救命,从此开创了动物间输血的先河,也使科学家开始设想动物-人之间的输血。

  

第一次尝试动物与人体间的输血治疗

637776e75ad20.png

  第一次人体成功输血是1667年,在英法两地几乎同时展开。

  在英国开创这一先河的也是理查德·洛厄。在1667年夏天,他用特制的管子将羊的颈动脉与人的肱动脉相连,把羊血输给了名叫Coga的患者,获得了成功。

  1667年6月15日,法国医生让·巴蒂斯·丹尼斯(Jean Baptiste Denys, 1640-1704)成功把羊血输给了一个15岁的男孩。但在当年12月9日,他给一名34岁男性精神病患者第三次输血时,患者出现“黑色尿”排出,于输血次日死亡。最终,在1668年,英国和法国都禁止了输血,在接下来的150年里几乎没有输血的研究进展。

  

输血出现前的手术状况

6377770de3c88.png

  19世纪40年代,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,避免失血过多,医生们的手术原则只有一个字“快”。被称为“伦敦第一快刀医生”的罗伯特·李斯顿(Robert Liston,1794-1847)做过最快的截肢手术只需28秒。但在一次的截肢手术中,他为了追求手术速度而误伤了助手和一名旁观者,最终导致三人都因失血过多或感染而死。这个真实的故事也以其300%的死亡率成为了医学史上的“奇闻”。

 

人与人之间输血的创举

6377773b8a2f0.png

詹姆斯·布伦德尔和他在《柳叶刀》发表的论文

  1818年9月26日,产科医生詹姆斯·布伦德尔(James Blundell,1790-1877)进行了第一次人与人之间的输血。接受输血的是一名生命垂危的胃癌病人,输入了14盎司(约400毫升)的人血,病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好转。

  

划时代的贡献——人类ABO血型的发现

63777784a7b98.png

卡尔·兰德斯坦纳

  1900年,维也纳大学助教卡尔·兰德斯坦纳(Karl Landsteiner,1868-1943)发现不同人的血液混合有时会发生凝集,这一发现最终导致输血学的重大进展——确认红细胞有不同的血型:A、B、C(后更名为O)、AB。

  ABO血型系统的发现,找到了以往输血失败的主要原因,为安全输血提供了理论指导。兰德斯坦纳也因此获得了1930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,被誉为“血型之父”。2001年,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6 月 14 日被定为了“世界献血者日”。

  Rh血型的发现

  1939 年,莱文(Levin)和斯泰森(Stetson)报告了一起ABO同型输血后出现的严重溶血反应。二人研究发现,引起上述输血反应的“罪魁祸首”是D抗原。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抗原时,称为Rh阳性;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。如果Rh血型不匹配时,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输血反应。

  抗凝剂的使用

637777c8c11d8.png

  早期,献血和输血必须同时进行,献血时间长,且不易控制献血量。

  在人们还没有学会如何保存血液之前,输血必须现采现输,否则离体的血液很快就会凝固,解决抗凝这个问题在战争时期显得更加紧迫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,Lewisohn证实0.2%的枸橼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抗凝剂。抗凝剂的出现,解决了血液体外保存的问题,使直接输血转变为间接输血,也为后来血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。

  战争是血库的“催化剂”

637777f825d78.png

  1937年,美国的伯纳德·范特斯(Bernard Fantus)在芝加哥库克乡村医院组织了第一个医院血库,同时建立了标准化的采血、配型、保存血等操作流程。

6377780e101d0.png

  1943年西西里岛,医疗兵给伤员输血;二战期间的倡议献血的海报

    血库系统在随后的二战中被广泛采用,它能无视距离和时间的障碍,将救命的鲜血送到病人身边。因此,战争结束后,各国的常规血库便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涌现了。

  成分输血——输血史中划时代的发展

6377783826160.png

  查尔斯·R·德鲁

  单采血浆技术由美国科学家查尔斯·R·德鲁(Charles R. Drew)发明。20世纪70年代,输血从全血时代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时代。20世纪80年代,发达国家成分输血成为了主流。成分输血的比例大小,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
637778535cc60.png

  20世纪70年代,苏格兰国家输血服务生产的血液制品,用一个盒子进行运输。从左到右:干纤维蛋白原、干血清、干血浆、更干燥的纤维蛋白原、A型Rh+的全血、更多的干血浆

  开始重视血液质量筛查

637778667d7d0.png

  乙型肝炎病毒模型

  在60年代的美国,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当中,有相当比例出现了肝炎。1972年,美国法律正式规定要对每一个血样进行乙肝病毒检查,此后输血后乙肝的发生变得十分罕见了,血液捐献的初步筛查试验也逐渐发展起来。从此,用血安全上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
  输血现状

63777885c6bb0.png

  如今,输血已经是医学实践中最常规的操作之一。据统计,全球每年要输注8500万单位的红细胞,相当于要花掉1700万升的血液。这项原本被视作赌命的危险疗法,已经拯救了不计其数的生命。


下一篇:中国输血发展史

  

扫一扫手机访问